有这么一个人,他让“毛泽东说自己因他陷入最黑暗的时刻”,让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气得拍案。那他究竟是谁呢?
他是张国焘,一个名字虽然在今天可能不被广泛提及,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张国焘,原本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,拥有着一副“好牌”,却最终落得流亡生涯、孤独病死的结局。那么,他究竟做了什么,才会导致这样悲剧性的结局?
更有意思的是,张国焘竟然在一段时间内向中央请求,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到中山医院学习,周恩来得知此事后,竟然也不失风度地答应了他的请求。这背后的缘由又是什么呢?今天,让我们来重新回顾张国焘跌宕起伏、充满戏剧色彩的一生。
展开剩余85%张国焘出生在一个官绅家庭,从小便承载着家族的期望。作为家中的长子,他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。家境富裕,让他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时代。父亲十分重视教育,自小便为他规划了前途,送他去学习书法,并鼓励他认真读书。即便生活在动荡的年代,张国焘依旧可以享受着安逸的生活,似乎与当时社会的动乱并无太大关系。
1916年,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,开始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生涯。这里,也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起点。在担任学生领袖期间,他通过李大钊的介绍认识了毛泽东。然而,那个时候的毛泽东,还是一个不起眼的青年学者,来自乡下的他并未引起张国焘的注意。直到多年后,毛泽东回忆起那时的情景,心中依然感叹,那个“土包子”曾经无视过他。
五四运动爆发后,张国焘迅速崭露头角,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。那时,他身兼北京学生联合会演讲部部长的职务,带领各校的学生组成多个演讲小组,四处宣传,揭露北京政府和亲日派的种种罪行。六月份,由于带领学生起义,张国焘被捕入狱,直至获释后,依然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声望。他也因而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。
随后,张国焘的政治活动更加激烈。当时,由于党内存在许多异见,他与其他党内核心成员一道,开始谋划创建中国共产党。1920年,张国焘参与组织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,并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。由于经济困窘,他几乎把家里寄给自己的300元生活费全部用来资助党内的活动,保证运动的顺利开展。
张国焘迅速赢得了李大钊的信任,也因此在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会议中担任了重要职务,逐渐成为党的核心人物之一。但谁能想到,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青年,竟在日后成为导致李大钊死于非命的间接“凶手”。1924年,张国焘被捕,在审讯过程中,他将很多党内机密出卖给当局,尤其是暴露了李大钊的行踪,直接导致了李大钊的牺牲。
1927年,南昌起义的号角吹响。然而,当时的张国焘却由于误解党中央的指示,要求重新审视起义的时机。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,使得党内的两位重要领导人都相继退出核心圈,张国焘因此成为党内资历最深的领导人之一。南昌起义成为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开始,但共产国际却对这一起义持谨慎态度。
张国焘将这一指令传达给周恩来等人时,却遭到了激烈反对。周恩来,一向温和的人,也因张国焘坚持“假传圣旨”而怒不可遏,拍案而起。会议气氛一度紧张,最终,张国焘只能在一片反对声中无奈屈服,决定按照既定计划发动起义。此事也让张国焘在历史上背上了“假传圣旨”的骂名。
到了1931年,张国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,负责领导鄂豫皖的党政军工作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指挥了红四方面军的扩展,使得红四方面军成为了三大根据地和三支主力军中人数最多、规模最大的军队。张国焘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,但他却因为自己的个人利益,在红四方面军中进行了一系列“肃杀”行动,许多不同意见的干部遭到清洗,甚至有意提拔一些未经教育的农民干部,只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。
在长征途中,张国焘的野心和不满情绪逐渐爆发。1935年,红军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会师时,张国焘表现得异常傲慢。他对于中央红军的困境和困难漠不关心,反而摆出一副“主人翁”的姿态,让人感到不适。会面时,他在询问周恩来时,显得尤为轻视,甚至低估了红一方面军的力量,完全不顾红军已经经过长时间恶战的艰难。
会后的两河口会议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。在这次会议上,张国焘和毛泽东就“南下”与“北上”的战略计划发生了剧烈的争执。张国焘坚持主张南下,而毛泽东则提出北上是更为稳妥的选择。最终,张国焘虽然表面上表示同意,但内心依旧坚持自己的方案,甚至通过拖延战斗指挥,造成了松潘战役的失败。
松潘战役的失败,最终让周恩来深感失望,身体也因过度劳累而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。面对张国焘不断索取权力,周恩来在病重之际,仍然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职务让给他。但即便如此,张国焘依旧没有得到满足。他的野心逐渐显现,并在长征途中试图另立中央,甚至借机与党内分歧加剧。
经过多次政治斗争,张国焘最终选择了背叛,投靠国民党。1938年,张国焘开始逐渐与国民党接触,并在1948年受邀加入国民党。他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关于共产党的机密情报,但最终,国民党对于这个叛徒并未予以完全的信任。
在台湾,张国焘尝试以“特种问题研究所”作为掩饰,但他所创办的周刊也因内容与立场问题被共产党破坏。生活逐渐困顿的张国焘,在香港度过了贫困的岁月。最终,1976年,他在生病中去世,却依旧无人知晓。
纵观张国焘的一生,他本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,却因野心过大、权谋过深而陷入悲剧。最终,他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生的选择与结局,这一切令人感叹不已。
发布于:天津市龙坤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